以豪車、豪宅、名包櫥柜為背景,一副異域風情的打扮,再挽著一位異域長相的小伙子,自稱“是某某王子的王妃”……近日,曾經掀起“小王妃”熱潮的短視頻賬號集體刪視頻退網。(12月13日 海報新聞)
據報道,這些賬號以虛構的“王妃”身份為核心賣點,以“老公有顏有權有錢”“懷了小王子的骨肉”為流量密碼,以“在豪車豪宅中穿金戴銀”、孕肚展示為主要視頻內容,并通過直播帶貨向觀眾推銷廉價商品等。然而,當有網友提出質疑時,這些網紅會迅速以踢出直播間、禁言或拉黑的方式回應。為了防止限流、封號,部分賬號在視頻下方附上“虛構演繹,僅供娛樂”的聲明。
有人認為這種“王妃”人設讓人尷尬,也有網友調侃:“哪個國家的王妃會帶貨?”從反饋來看,公眾的情感普遍傾向于對這類虛假人設的強烈反感。實際上,網絡平臺的泛娛樂化和過度商業化,已經使得觀眾對網絡內容虛假包裝的敏銳性大大降低,進一步讓這些嘩眾取寵、迎合公眾的商業炒作行為更加肆無忌憚。
虛假人設現象的蔓延不僅僅是流量經濟催生下一時的內容泡沫,同時也折射出網絡文化、社會心理和行業生態的深刻問題。虛假人設的塑造迎合了部分公眾對財富、權力、名望的崇拜心理,這種崇拜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理性辨別,容易被包裝得極具吸引力的虛假形象所誘導。看到“王子王妃”們的奢華生活和所謂的“法國香水”“英國洗衣液”等高端低價物品推薦,可能使受眾產生對她們背后所謂王室的盲目仰慕,進而輕信她們推薦的商品或服務。對這些“王妃”而言,這種方式無疑是一條成功的流量變現道路,虛假人設的泛濫營銷也進而催生了一些平臺的“黑色產業鏈”。個人或機構為了迅速賺取流量和經濟利益,流水線式生產劇本、包裝人設,給整個行業生態帶來了不良影響,迫使真正有創意、有責任心的內容創作者陷入了與不正當手段競爭的困境。
此外,泛濫的虛假人設包裝嚴重侵蝕了公眾對網絡內容的信任。隨著更多“網紅王妃”攜帶低廉商品進入帶貨市場,受眾對網紅帶貨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誠度日漸下滑,“虛假人設包裝應當休矣”的呼聲日漸強烈。其次,虛假人設往往伴隨低質內容生產分發,極有可能對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誤導,使他們產生畸形的成功學觀念,即靠編造設計某些不切實際的外部條件來追求名利和財富。長期以此為導向,年輕人的奮斗目標會偏離現實,甚至陷入幻想的漩渦。
對此,平臺不應為了追求流量而一味縱容,而是應當加強對網紅賬號的監管和審核力度,特別是在虛假宣傳、誘導消費、不良價值導向等方面,要設立嚴格的審查和督管標準,對商品來源、質量、價格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查,同時加強對商家和網紅的誠信度考評,將違規者納入準入黑名單平臺,主動清理通過虛假人設吸引眼球、攫取利益的賬號,對充當賬號推手的機構施加相應的懲罰。
公眾也應加強思辨意識和理性消費意識。在面對夸張不實的人設和不靠譜的廣告宣傳時,網民應保持警覺,不輕易被虛假形象所迷,抵制虛假內容的傳播,真正讓虛假人設包裝之風“休矣”。(劉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