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關鍵是穩企業。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組織開展助企行動,就是要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賦能增效,不斷為自治區經濟增長注入更多動能。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是整個經濟充滿生機活力和蓬勃發展的基礎。現在我區企業不同程度遇到困難,迫切需要各級政府主動出擊,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辦實事、解難題。時間就是金錢,對企業來說尤其如此。各級各地還需提速審批,嚴格執行限時審批制度,承諾什么時候辦結就什么時候辦結,辦不了的要及時上報并給企業解釋清楚。各相關部門要強化“保姆”意識,對“婆婆多”“門難找”的審批事項要幫辦代辦,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政府不能當老賴,各級要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設法加快償還拖欠企業的賬款,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才能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各金融機構對國企民企要“一碗水端平”,普通商業貸款在放貸條件和利息水平上對國企民企要一視同仁,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也不能區別對待。要抓好金融服務和要素保障,分類制定解決方案。各級政府在招標時要公平公正,解決好故意抬高民營企業參與門檻、國企中標民企干活等問題,讓更多民營企業直接拿到“入場券”。
創新驅動既是助企紓困之舉,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各地要支持民營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通過完善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稅收抵扣、利潤返還等政策,推動科研機構向民營企業開放科研設施和創新資源,讓有能力的民營企業承擔政府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助企服務還要把握好“度”和“界”,切實做到無事不擾、有呼必應。各地要規范執法,沒事就不要老往企業跑,必要的檢查也要多采取“四不兩直”等方式,能用技術手段的就少上人。同時,助企就是要能發現解決問題并如實反饋,反饋后要盯著改到位。要注重柔性執法,不能“雞蛋里挑骨頭”。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各地各部門緊密結合實際、了解企業訴求,把企業事當成自己事,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找訂單、拓市場,變企業“單打獨斗”為政企同心、攜手共進,就能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更強勁。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