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一頭連著人民幸福,一頭連著城市發展,近年來,臨河區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提質增效,里外煥新的家,門前新鋪的路,街角遇見的綠……不僅讓這座城市煥發了勃勃生機,更讓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顯著提升。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道路改造讓出行更便捷
道路作為城市發展的脈搏,牽動著百姓的日常出行,也關系著城市更新的步伐。
2024年,臨河區持續加大道路維修改造力度,修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提升“老化路”,讓昔日的“煩心路”變成服務群眾的“連心路”,全方位、多層次“改”出群眾幸福感。
在豐州路,烏黑油亮的瀝青路面、黑白相間的道路標線、雙向六車道不斷向兩端延展,道路建設“加速度”鋪出城市發展“快車道”。嶄新的路面寬敞、整潔,行人有序穿過馬路,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交通秩序井然。同時配套建設綠化、給水、污水、雨水管網及照明等,道路防澇能力進一步增強,綠化更加美觀,居民出行幸福感切實提升,豐州路未來將成為貫穿城區南北的新主干道。
“兩三年沒回家鄉,這次回來,不僅看到了新建的高鐵站,出站后寬闊的柏油馬路更是讓我感覺到了城市發展的速度。”回鄉探親的趙先生看到家鄉的變化,感慨地說。
城市管網不僅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的“生命線和血管”。一旦“血管”不通,身體就會出問題。為暢通“血管”,保護好生命線,保障城市安全運行,2024年,臨河區對豐州路(新華街至光明街段)、利民街(安北路至朔方路段)、新華街(建設路至朔方路段)等16條18.1公里城區道路、管網實施更新改造工程。截至2024年11月底,該工程已全部完成,真正實現了城市更新強“里子”,幸福宜居長“面子”。開通農村公交線路29條,實現全域城鄉公交一體化,道路交通更加高效便捷。
“口袋公園”扮靚城市“微空間”
清晨,在龍賡公園,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三五成群的市民跳起節奏歡快的廣場舞……各種各樣的鍛煉器材前,聚集了不少市民,沿線兩側的柏油馬路上,人流不息。
龍賡公園過去是北邊渠的城區段,西起水源路,東到朔方路,南到曙光街,北到光明街,長6.1公里。這里曾經是臨河城區典型的棚戶區,北邊渠兩側亂建亂搭,環境差,公共設施缺失。2017年開始實施北邊渠改造工程,市、區兩級黨委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全力以赴推進,現已完成水源路—建設路段3公里改造任務,把過去污水橫流、垃圾亂飛的“龍須溝”,建成了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設施齊全、舒適優美的“城市花園”,與現代化的高鐵站交相輝映。
“自從新建了龍賡公園,每天下班回家前都忍不住放慢腳步、放松身心,給自己‘充點能量’再回家。”市民張麗經常加班,工作壓力大的她很少散步,自從家門口有了龍賡公園,她坦言“多了個人和自然交融的‘心靈綠洲’。”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越來越多觸手可及的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邂逅“詩和遠方”。
近年來,臨河區結合城區綠化實際,充分利用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等“金角銀邊”區域,從文化特色、體育健身、便民利民、海綿城市等方面功能疊加設計規劃,建成了一批特點各異的“口袋公園”,并因地制宜規劃兒童活動空間、體育健身空間、老人活動空間等區域,增設可具觀賞性的園林小品、無障礙設施等,打造滿足居民休閑游憩、親子娛樂、體育健身等多元化需求的全齡友好型城市公園。如今,足球公園、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公園、廉潔文化公園、中醫健康主題公園等特色公園,以“公園+”模式,為居民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成為提升民生福祉、展現城市魅力的新亮點。目前,臨河建成區利用城市“金邊銀角”新改建“口袋公園”15個。其中,2024年新建完成4個。按照園林綠化統計辦法,臨河建成區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3.22%和37.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15平方米/人。
老舊小區“換新顏”幸福“再升級”
安居,得以樂業;樂業,方能興邦。從一處“安身立命之所”,到“居者優其屋”再到“共同締造溫暖社區”,人們對更優居住空間的追求從未止步。在這一背景下,老舊小區改造已然成為城市更新中的關鍵一環。
歷經30多年風雨的解放街道水利家屬樓建于1992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齡”小區,墻體脫落、設施陳舊、樓頂漏水、管線凌亂等問題亟待解決。“坑洼的道路變得寬敞平坦了、雜草叢生的綠化帶煥然一新、破舊的外墻穿上了‘新衣’。如今,我們這老小區就跟新的一樣。”說起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生活變化,家住解放街道水利家屬樓的趙克春高興地說。
臨河區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關注居民的痛點和難點,不僅改善外露的“面子”,更做好惠民的“里子”。在改造過程中,不僅為小區更換給排水管道、更換采暖管道、強弱電管線入地、更換監控系統及損壞的路燈、小區內道路硬化、主樓屋面防水工程、首層外墻防護,同時,新建物業用房和非機動車棚等,消隱患、補功能、提環境,實現老舊小區的“一次改造、長期保持”,讓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24年,臨河區堅持民生為要,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3個,涉及192棟樓7307戶62萬平方米。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華麗變身,一片片背街小巷煥發新顏,不僅整體提升了城市面貌,還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讓居民從“住有所居”變“住可宜居”,真切感受到“幸福來敲門”的喜悅。
城市更新的落腳點在于提升城市品質、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民福祉。臨河區將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把人民宜居宜業放在首要位置,全力推進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讓城市蝶變,生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