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縣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縣之一,經過不懈探索實踐,圓滿完成改革試點任務,取得積極成效,其成功經驗入選全國2024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對于促進鄉村振興、保障農民權益意義重大。2024年7月,五原縣成功簽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2宗地塊。該宗入市地塊位于五原縣天吉泰鎮興豐村,土地用途為一類工業用地,面積為7036.24平方米,成交價59.1045萬元,用于建設氨水配置項目。該項目帶動產業投資規模3000萬元,年生產總值8000~9000萬元,年上繳稅收600~700萬元左右,提供就業崗位20人,累計增加工資性收入100萬元,增加農村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50~60萬元。在改革前,農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存在大量閑置土地。通過此次改革,有效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同時,拓寬了用地保障渠道,為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等與農業緊密相關的產業提供了更多用地選擇,有力地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
在推進改革過程中,五原縣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印發《五原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并制定3個工作暫行辦法,為入市工作提供政策支撐。積極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全縣63個重點行政村已完成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并逐步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通過全面摸排,儲備入市資源9086.21畝,明確了地塊相關信息。還鼓勵入市主體通過“自主入市、委托入市、合作入市”三種多元化方式進行入市。在保障村民權益方面,堅持民主決策,確保土地入市公開透明、收益分配合理,同時依托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交易平臺,對入市土地進行規范化管理。
截至目前,五原縣在入市試點期間已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2宗,面積達31.03畝,成交金額175.1617萬元,繳納增值收益調節金35.0324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留存140.1293萬元。此外,還有1宗面積35.03畝的地塊正在發布掛牌出租公告。交易過程中,已入市的2宗地采用協議出讓,正在辦理的1宗采用掛牌租賃。入市價格依據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評估,經村民表決確定,同時明確了入市主體和產權歸屬,完善了交易流程和收益分配機制。
五原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不僅釋放了土地紅利,也為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提供了寶貴的“五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