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套文化研究項目經過3個月的前期準備工作,征求意見15次、集中討論12次、訪問專家學者不少于10次,現在正處于最后的審考階段,近期將及時發布。”在內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會議室內,工作人員對《關于組織申報河套文化研究項目》進行了最后的討論。
將于近期發布的河套文化研究項目課題分為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主要針對區內外資深的專家學者、市直高校及市直部門的碩士博士和熱愛河套文化、愿意參與河套文化理論體系建設的群體,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河套文化內涵。
內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河套文化研究室負責人金晶說:“我們2024年申請到北疆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用于編撰《河套文化概論》《河套文化研究文集》這兩本專著,同時籌建河套文化研究基礎資料數據庫,搭建一個將河套文化所有研究資料匯集在一起的平臺。我們要以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為引領,把河套文化研究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
河套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疆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典型代表。
2024年,我市在精品創作驅動、精品課題驅動、精品活動驅動和精品文旅驅動方面發力,排演原創歌舞劇《烏梁素海》,建立河套文化研究智庫、巴彥淖爾北疆文化研究院、內蒙古師范大學北疆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河套基地,在北京、鄭州、青島、呼和浩特、巴彥淖爾5地舉辦陰山巖畫藝術展巡展,精心打造“旅游四地”項目,加快推動河套文化繁榮發展。
文化因賡續而繁榮興盛,傳統因創新而歷久彌新。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以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為牽引打響河套文化品牌,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挖掘提煉河套文化的基本特征、豐富內涵、歷史底蘊、時代價值,傳承弘揚河套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樹立良好地區形象,讓河套文化在北疆文化中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2025年,我市將繼續收集整理北疆文化基礎資料,包括古籍文獻資料、論著、論文及其他研究成果,建設基礎資料數據庫,用科學的方法梳理好河套文化的理論體系;開展考古田野科學考察活動和《運用國家專利技術開展陰山巖畫斷代工程》三期項目斷代研究工作,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巖畫整理研究》結題結項;成立紅色文化研究會,刊發紅色文化論文,開展紅色文化講座和培訓,組織紅色文化的考察和調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