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海流圖鎮巴仁寶勒格村的設施農業大棚里春意盎然,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走進巴仁寶勒格村設施農業大棚,仿佛一腳踏進了春天的樂園。大棚內,黃瓜和柿子等蔬菜長勢喜人,綠葉間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黃瓜和柿子作為大棚里的主打蔬菜,以其鮮美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此外,還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558號黃瓜已經成熟了,可以開始采摘了,前來采購的顧客也很多,收入也挺好的,大概能賣3萬元。”設施農業大棚黃瓜種植戶魏建軍說。
翠綠的黃瓜惹人喜愛,草莓也“甜蜜”上市。眼下,正是草莓成熟時節,巴仁寶勒格村的大棚草莓粒大飽滿、色澤誘人、香氣撲鼻。除了線上線下銷售,還給游客提供現場采摘品嘗。
賞莓、采莓、品莓、購莓……以草莓為紐帶,在巴仁寶勒格村共有115座大棚、112座拱棚,種植著以西梅、毛桃、櫻桃等四季特色水果為代表的新型品種。
走進櫻桃大棚,一股泥土青草味道撲面而來,一顆顆紅瑪瑙般的櫻桃掛滿枝頭,一團團、一簇簇,看上去圓潤飽滿、嬌嫩欲滴。“今年櫻桃提前上市,種植了兩個大棚,產量在一千多斤,可以進行采摘了。”種植戶劉立偉說。
大棚里安裝了智能控溫器、水肥一體化滴灌等新技術、實時監測環境參數,實現精準管理。劉立偉介紹,通過強制櫻桃休眠,模仿櫻桃正常的野外生長環境,對果樹生長進行精細化調控管理,保證它能在指定的時間內開始升溫、開花、坐果。
近年來,巴仁寶勒格村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種植,把櫻桃種植作為核心產業發展,共種植櫻桃樹3000多棵。通過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并組織村民到外地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技術,巧打時間差,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如今,巴仁寶勒格村櫻桃種植總面積達66畝。小小的櫻桃,不僅讓種植戶的腰包鼓了起來,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巴仁寶勒格村的設施農業大棚,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豐碩的成果,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