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發展的征程中,鹽堿地治理一直是一道難題,卻也是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突破口。近年來,杭錦后旗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實現了從試點先行到示范推廣的躍升,為鹽堿地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
昔日鹽堿地 今日米糧川
近年來,杭錦后旗充分發揮改革試點的先鋒作用,以“四級聯創”和“科技小院”為依托,搭建起技術支撐服務平臺。借助這一平臺,柔性引進張福鎖、吳孔明、康紹忠等院士專家團隊,聯合中國農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鹽堿地治理首席專家團隊,開展鹽堿地綜合治理與利用試點工作。在實踐中,總結出“1+8+N”鹽堿地綜合治理利用模式與“四打破、五統一、一重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8+N”模式將工程措施、多種綜合配套措施以及因地制宜的種植措施相結合,全方位解決鹽堿地問題;“四打破、五統一、一重新”模式則從根本上優化農田布局與建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這些模式在陜壩鎮帳房村得到了生動實踐。曾經鹽漬化嚴重、遍布“巴掌田”、作物種植單一的帳房村,在2023年集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灌排配套,并采用灌水洗鹽、增施有機肥等多項農藝措施后,成功實現了鹽堿地向良田的轉變。不僅提高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也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從試點先行到示范推廣,杭錦后旗的鹽堿地治理之路是科技創新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成果。通過發揮試點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為全國鹽堿地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讓更多沉睡的鹽堿地資源被喚醒,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