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大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將餐飲行業的后廚從“幕后”推到“臺前”,構建起全方位、全時段、智能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切實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月19日,在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車站市場監督管理所,記者從“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餐飲監管平臺上看到,市田家炳外國語學校的后廚內,各種廚具和調味品按類擺放整齊,廚師們嚴格按照服務規范進行操作……通過監管平臺,在電腦、手機上可以看到各個學校后廚衛生狀況、菜品加工過程、菜品菜色、食品原料儲存情況等。
檢查廚房
來到市田家炳外國語學校,餐廳負責人楊威說:“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工作人員制作飯菜的操作更加規范了。而且,家長也能從手機上實時查看學校餐廳情況,在線監督。”
當日,在宇神宴會城的“互聯網+明廚亮灶”顯示屏上,前來就餐的顧客可以直觀地看到食材的清洗、加工、烹飪等全過程。“以前在飯店吃飯總是擔心廚房不衛生,現在通過大廳的顯示屏就能看到菜品的制作過程,吃得很放心。”正在等待用餐的顧客張強說。
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車站市場監督管理所副所長姚磊說:“我們會經常對‘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餐飲監管平臺遠程巡檢,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留存視頻證據,形成‘線上巡查+現場整改+效果回傳’的監管模式。”
截至目前,臨河區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單位4365家,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餐飲監管市場主體3463家。學校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實施率達100%,食品經營許可餐飲服務單位的“互聯網+明廚亮灶”實施率達79%以上。
“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餐飲監管平臺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巴盟明廚亮灶”、明廚亮灶APP、網頁版“明廚亮灶”三種方式進行查看。下一步,臨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計劃將該監管模式向小作坊、小餐飲等場所延伸拓展,利用“互聯網+明廚亮灶”加強環境衛生規范化、精細化管理,使食品安全監管更加智能、社會監督更加便利、經營單位更加自律、消費環境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