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王照新出版的散文集《藏不住的心事》閱讀,仿佛有一道文學之光照亮了我的內心世界,讓我對人生有了重新的思考、認識、體味。不得不說,這是一本自我救贖、激勵讀者的讀本。
生活之光
這本集子收錄了作者多年來創作的34篇散文,記錄了作者在生活中打拼的點點滴滴,故事性很強,極有閱讀吸引力。作為一名底層打工者,他的經歷也是改革開放后一代人謀生的經歷。通過一系列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再現了打工者謀生的艱辛,小人物與命運倔強、努力的較量。
不論在茫茫戈壁灘上,還是在凌亂的工地廠房,作為一名焊工,在繁重的勞動之外,還得與戈壁的狂風暴雪搏斗,這是常人無法承受、難于接納的惡劣境遇。作者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是因為除了生活的剛需之外,得益于文學作為滋養,成全了他對未來的希望。
業余時間的閱讀、寫作,讓作者看到除體力勞累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而這個世俗之外的文學世界,又猶如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他繁重勞動以外的精神世界。通過一支筆,他記錄下了戈壁生活的酸甜苦辣。帶著一顆追逐星光的虔誠之心,他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跋涉。所有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一束能夠照亮心扉的光芒中都轉化為動力,增添了作者勇往直前的勇氣。
正如他所說:跪在雪地里焊上面的焊縫還好,冰和冷都能咬牙忍受,躺在雪地上挖開的工作坑邊,把頭伸進去焊接下面的焊縫,焊接時產生的火星不小心鉆到耳朵里,嗞的一聲,那滋味真的是鉆心地疼,拍不得也打不得,疼得眼淚一顆一顆往下掉,耳膜好像被燒穿了似的,大半天嗡嗡地聽不見聲音。
我們常常抱怨生活,總感覺生活欠了我們很多。王照用他的生活經歷為我們上了一課:一個人內心有光,就不會因生活而總是怨天尤人,因為這樣的人能在生活之中看到生活之外的光亮。
精神之光
散文集《藏不住的心事》所記述的,都是人世間的煙火生活,沒有高談闊論,更沒有無病呻吟。34個生動的故事,鮮活的人物,仿佛就是我們的左鄰右舍,那樣熟悉,那樣親切。所謂的文學感染力正是如此,能夠讓筆下的故事有滋有味,人物活靈活現,讀起來輕松、詼諧。在閱讀中,既能體味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同時也能激發思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感恩時代,感恩機遇,王照的作品具有這樣自然而然的代入感。
好的文學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即大道至簡,引人入勝。王照的作品有一種正氣,那就是他歷經磨難之后,依舊熱愛生活,從沒有喪失生活信念。我想,支撐他一如既往攀登生活這座高峰的,是他的精神之光,而點亮精神世界的應該是他鐘愛的文學。
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需要一束光,有的源于內心追逐,有的源于創造性啟蒙。有的人研讀自然,有的人探究歷史,無論深耕于哪個領域,都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在繁重的體力勞動外,寫作是王照精神世界的另外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口,他的眼界早已超越了現實。
他在書中寫道:陽光溫柔地從空中傾瀉下來,冬季的陽光沒有其他季節陽光的潑辣,宛如素影,照在大地上。那些被雪覆蓋的高大松樹,矮小的灌木雜樹,冰雪清晰地勾勒出樹木的曲線,一棵棵松樹就像一座座玲瓏寶塔,顯得更加多彩多姿。
我想,如果他的內心沒有一束光,寫不出這樣有情味的文字;如果他的精神世界沒有一束光,怎能以欣賞的眼光打量戈壁灘上的冰天雪地。是這束光照亮了眼前的一切,樹木有了動態,顯示出造型。
文學可使人的想象更加豐富,而這又反過來作用于文學,使文學創作更加豐厚。生活固然是文學創作的源泉,但沒有靈性的精神之光作為引領,作品深沉的意象就會被稀釋。
從王照的作品中,我們也了解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場病變導致了他殘疾。每每閱讀到相關情節,我的內心深處會隱隱作痛,也會聯想到史鐵生。疾病把他們的人生折疊在輪椅里,但并不能摧毀一個有信念之人的意志,他們都是用文學之光點亮自己未來的人。
王照在他的文集里,不止一次寫到自己拖著不利索的身體求醫治病、打理生活。他沒有因病痛而一蹶不振,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知感恩、懂報恩。正如他所寫,聽樓道里熟悉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不等敲門,門已打開。對視的是兩個對視了多年的面孔,沒有擁抱、沒有親吻,甚至沒有問候,只有一屋子的溫馨。正如狗子所說:所謂日子就是每天都要面對的日出日落,一日三餐,對食人間煙火的人來說,很重要。
他的敘述為我們打開了一道簡單智慧的大門,從而更加體味到什么是生活的真諦。他的敘述是緩慢的,但很溫暖,這些質樸的語言像清冽的泉水,從閱讀者心底流過,無聲,卻耐人尋味。
語言之光
通讀散文集《藏不住的心事》,時時被幽默的文風所打動。我不敢夸張自己的閱讀,但被一些作者的語言所“暴政”確是有過。每遇此種情況,我也會粗暴地跨越障礙,不會為此做無用的逗留。而王照的作品正是我喜歡的書寫方式,語言生動又不失趣味性,使人在閱讀中有適度的松弛感。也許是年齡大的原因,更喜歡簡潔明了的表達。多少年來,每每拿起書,透過被歲月斬斷的目光空隙,一些文字清水明月般擠進來,如王照的散文語言:生命中神奇的際遇,讓我和他們有了難忘的交織,在感激、感謝、感恩、心生敬意之余,我還能說些什么?
王照的話總是點到為止,給閱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所謂寫作的留白,合該如此。他在《藏不住的心事》中還運用了許多方言,豐富了作品的語言表現形式,增強了作品的地方特色,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親切感。這不由地使我想到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的作品《寶水》,其中所使用的方言突出了中原地帶人們的語言習慣。這些方言的運用,非但沒有影響到作品的寬泛性,反而增添了不同地區語言文化的內涵、外延,便于使地區化的語言特色被更廣泛地推薦、認可,從而達成多元文化的共情、共識。
王照和許許多多的作家一樣,用文學之光點亮自己的內心世界,也給讀者帶來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