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五原縣復興鎮慶生村積極開展積分制“113”工作法(一張網格圖、一套管理辦法、三種激勵措施)和“網格化+微治理+積分制”治理工作,按照群眾參與、貢獻程度等設定分值,明確兌換方式、獎懲規則等,通過為積分超市的物品設定不同的積分,小到洗手液、洗衣液等日常用品,大到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進行明碼標價,讓村民通過積極投工投勞,主動參加志愿活動進行積分,年終統一兌換,通過實實在在的收獲,讓人們能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鄉村治理中,有效激發和凝聚群眾參與共建共治的“原動力”。
王強是復興鎮慶生村一組的“積分達人”,只要一有空就積極參加村里面組織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關愛空巢老人、房前屋后雜物清理等活動積累了不少的積分。王強高興地說:“剛開始參加村里面的活動只是想幫助別人,沒想到還可以用積分兌換需要的生活用品,一舉多得。”
自推行積分制以來,慶生村堅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創建、基礎設施維護、衛生死角清理等村級公共事務與積分管理緊密結合,動員參與的群眾成為志愿者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廣大村民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慶生村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基層治理由“村里事”變成了“自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由“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村民們積極參與各類村級事務,不僅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也促進了鄰里之間的和諧關系。
下一步,慶生村將繼續發揮積分制“113”工作法和“網格化+微治理+積分制”治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的持續性和有效性,更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治理村莊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讓“積分管理”成為激活鄉村治理的“催化劑”,讓小積分“換”出鄉村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