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農業生產如火如荼。杭錦后旗將夯實糧食安全基礎作為核心任務,堅持穩糧食、增單產、調結構同步推進,搶抓農時,多措并舉,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藏糧于地 下好先手棋
在陜壩鎮帳房村高標準農田綜合科技示范園區,田地如棋盤般規整,縱橫交錯的渠道和路網貫穿其間。大型聯合整地機正在田間作業,平整后的土壤能得到充分的疏松,保蓄土壤水分,減少水分損失,為春播作業打好基礎。
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土地地力大幅提升,以前種植單一、效益有限的鹽堿地,現在也能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這讓村民們對增產增收充滿了信心。陜壩鎮帳房村黨支部書記劉三換說:“現在地力條件這么好,園區計劃種植5000畝小麥、5000畝玉米,已簽了訂單,都是大型機械進來耕種,種地的效率提高了,而且全部應用高效節水技術,種地的成本也降下來了,真正實現節本增效。”
昔日零散的“巴掌田”“花花田”,如今被高標準農田所代替,改變的不僅是傳統種植方式,更讓農業生產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帳房村高標準農田綜合科技示范園區共平整土地1.6萬畝,新增耕地1.5%左右,地力提升1個等級,畝均節本增效約500元,節省農業勞動力40%以上,殘膜回收率、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85%、92%以上。
藏糧于技 大面積提升單產
在杭錦后旗,藏糧于技的實踐正不斷深入。今年,帳房村高標準農田綜合科技示范園區配套渠道測流計水量等技術,不斷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集約節約利用。園區已集成了調蓄式、移動式、半固定式等多種節水灌溉模式,配套安裝引黃滴灌設備,采取灌水洗鹽、增施有機肥、摻沙降容、深松粉壟、施用改良劑等農藝措施,并配套建成數字高效節水信息平臺和耕地質量提升監測站,讓農田在科技的加持下實現高產穩產。
今年,杭錦后旗將圍繞小麥、玉米等重點糧食作物,集成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讓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政策扶持 激發種糧積極性
杭錦后旗各鎮圍繞糧食生產,積極落實高產創建、厚地膜(降解膜)補貼、輪作倒茬補貼、低息貸款等支持項目,增強村民種糧的底氣。這些政策的實施,讓農民切實感受到種糧的實惠,激發了他們種糧的積極性。
“種糧有補貼,農機有補貼,這讓我們種糧更有信心了。”村民們紛紛表示,“有了這些好政策,我們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效率,種糧的收益也更有保障。”
簽訂種植訂單、引進新型經營主體、聯系調運農資、做好農機調配檢修、進行水利設施維護……杭錦后旗全方位助力春耕備耕,確保春耕春播不誤農時、有序推進,為糧食穩產增收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