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啦!”3月6日清晨,在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盟,大漠戈壁縱橫,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銀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戍邊夫妻”警務室負責人徐乃超和妻子李文娜剛吃過早飯,就驅車開啟了一天的巡邊踏查工作。
“戍邊夫妻”警務室擔負著3145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103公里邊境線的治安維穩和邊境管理工作任務。檢查邊境設施、巡查轄區治安、開展幫扶服務……兩個人認真細致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傾心守護著一方的安全與穩定。
治國必治邊,守邊亦守家。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更是內蒙古必須履行好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擁有著8000多里邊境線,36萬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的內蒙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持續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日益穩固。
胸懷“國之大者” 夯實安全底座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內蒙古堅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重點學習內容。深入推進國家安全宣傳教育“七進”工作,去年累計開展活動9000余場次,覆蓋人數150多萬。
內蒙古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成立了自治區級研究基地聯盟。持續開展宣傳宣講活動,舉辦“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主題展覽,積極推動《三千孤兒入內蒙》大型舞臺劇在區內外巡演展演,開展“烏蘭牧騎演出萬里行”活動。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持續實施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內蒙古把基本民生保障作為“兜底線”的關鍵一環。2024年,實施“溫暖工程”項目528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9.61萬戶,城市四類管網更新改造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就業崗位超過百萬;對生態學等35個一流學科予以重點支持,持續完善整合醫療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一件件民生實事的有序推進,繪就更加精彩的民生畫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出部署。全國政協委員、滿洲里市政協副主席杜明燕說:“我們要深入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積極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助力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治理效能 守護“萬家燈火”
一個個家庭的“小和諧”“小幸福”,聯結成的是整個社會的“大平安”“大穩定”。
近年來,內蒙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平安內蒙古、法治內蒙古建設,著力提升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效能,2024年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8.3%。
現如今,許多草原上的牧民,早晨把羊趕到草場上就回家了,臨近傍晚才“圈”回來。用他們的話說,“現在社會管得這么好,不用跟著也很放心,羊丟不了”。
民之安樂皆由治,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在通遼市科爾沁區施介街道,春“楓”化雨調解室的成立,實現了轄區群眾困難有處說、心事有人聽、訴求有人應。
“我們街道積極發揮在職黨員作用,同時把社區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熱心居民等力量充實到調解室工作,按照居民事自己管,小區事大家管的方式,激活自治動能,為轄區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調解服務,讓矛盾糾紛就近、及時、有效化解。”施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趙博說。
這是內蒙古全力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4年,全區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矛盾糾紛18萬件、成功率達99%。
社會穩定和安全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必選項”。2024年,內蒙古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命案現案破案率、積案庫存下降率保持全國前列,電詐案件立案、損失實現“雙下降”。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構建形成了五級雙向貫通的信訪代辦體系,信訪代辦各類事項辦結率達90%以上,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事項得到及時就地解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住內蒙古全國政協委員云治厚認為,要積極推行“政協+法院”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和政協委員信訪代辦工作,更好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切實將政協的制度優勢、委員的資源優勢和專業優勢轉化為履職為民、服務為民的成果。
匯聚強大合力 共筑邊關之固
在巴彥淖爾市的烏拉特草原深處,基層黨員民警寶音德力格爾常年奔波于此,守護著邊境牧區1672平方公里的安寧。
日常工作中,他及時向各族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被牧民親切地稱為“賽音察戈達”,也被稱為“中國管得最寬的片兒警”。
在邊境線上扎根、融入當地生活,一位位“流動的哨兵”、一群群“有生命的界碑”,共同筑起邊關之固。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建強“黨委把方向、政府總協調、軍隊當骨干、警方抓治理、民眾為基礎”的邊防管控體系,不斷強化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強邊固防格局,扎實推進邊境地區建設,管邊控邊效能穩步提升。
以邊境之安保邊疆之穩,以興邊富民之果讓祖國北疆風景線更加亮麗。
過去一年,內蒙古扎實推進“水電路訊”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為60多個邊防哨所和3萬多邊民解決了水電難題。全面推行“草原110”“紅色堡壘戶”“蒙古包哨所”等有效做法,合理調整布局抵邊警務室、邊境檢查站,組織護邊員參加轄區巡查和協同執勤,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立體化邊防管控試點建設。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今年,內蒙古將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開展邊境中心鎮建設試點,聚焦用水用電、清潔能源利用、村容村貌改善等領域,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進一步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讓邊境群眾安居樂業、安心守邊。
“穩是大局和基礎。內蒙古要在社會治理體系和公共安全治理機制等方面深化探索實踐,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愛雪說。
回顧過去,成就來之不易;展望未來,步履更加堅定。從春天出發,內蒙古將以更扎實的作風、更有力的舉措,把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構筑得更加堅不可摧,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