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2025年自治區“春播第一耬”現場會在位于我市臨河區狼山鎮的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萬畝硬質小麥(巴麥13號)示范基地舉行,正式拉開河套灌區春小麥播種序幕,也標志著內蒙古春播工作全面啟動。
活動現場,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發布了全區氣象信息分析預測情況,市農牧局發布了我市小麥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推介名錄。現場還設置了社會化服務展示區、農資展示區、技術服務咨詢區等,吸引了眾多農戶駐足交流,詳細了解各項農業創新成果。
機械化種植
播種現場,農機手駕駛著播種機在田間同步啟動作業,精準地將小麥種子播撒進土壤。“今年,光明村種植小麥9500多畝,全部使用巴麥13號,每畝補貼700元左右,我們和恒豐集團簽了訂單,每斤小麥1.6元,再加上麥后復種,預計每畝利潤在2100元左右。”狼山鎮光明村黨支部書記、種糧大戶郭成剛說,“政府補貼力度大,種糧收入穩定,大家種糧信心很足。”
市農牧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黨宏波說:“今年,我市鼓勵小麥種植區域化、渠域化、集中連片種植,加大政策補貼力度,依據實際種植情況,按照單種、套種、不同種植規模、山旱地、黃灌區、黃河灘區等分類,分級設置每畝補貼金額150~600元;麥后復種秋菜及燕麥草等作物每畝補貼100~300元。通過政策扶持帶動,全市小麥種植面積預計達到50萬畝。”
據了解,今年,我市按照“穩糧、優經、提單產”的種植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保障糧食安全。同時,優化經濟作物結構,擴大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面積。預計今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在1200萬畝左右,其中,糧食作物550萬畝左右、經濟作物650萬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