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指尖經濟”的興起,讓傳統(tǒng)手工藝在市場上煥發(fā)新生。烏拉特中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
要看銅銀器哪家強,就看烏拉特中旗非遺銅銀器。伴隨“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錘煉、鑲嵌、鎏金、掐絲……普通的銅銀塊在傳承人的精心雕琢下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烏拉特中旗手工藝品過去只是局限的在當?shù)劁N售,現(xiàn)在通過直播帶貨以及部分走出去的手工藝人的帶動不斷走向市場,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民族手工藝品,讓手工藝品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我?guī)У耐降軅円捕甲粤㈤T戶,開設了自己的銀飾加工店,傳統(tǒng)技藝不斷在傳承。”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巴圖陶高說。
烏拉特刺繡,行走的文化符號。2024年,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娜仁高娃帶著烏拉特刺繡參加了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瑞典、拉脫維亞等國家采購商的關注,110種烏拉特刺繡胸針銷售一空。同時,娜仁高娃還接到了上海兩位顧客的私人定制。春節(jié)期間,上海的顧客又新定制了一批刺繡作品當作新年禮物送給了親朋好友。“烏拉特刺繡手法獨特,對針距要求特別高,需要手指、眼睛、心,三位一體的聚焦。我們的繡娘遵循‘梳針方法’,讓刺繡更立體鮮活。2024年大概銷售了19萬余件刺繡手工藝品。”娜仁高娃說。
近年來,烏拉特中旗全方位打造了占地3100平方米的同心創(chuàng)業(yè)街,吸納入駐包括烏拉特銅銀器、烏拉特服飾、玉雕石刻、奶食加工等特色產業(yè)在內的多位手工藝人才,被中國旅游研究院評為2024非遺旅游體驗創(chuàng)新“十佳案例”。目前,烏拉特中旗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人(銅銀器制作技藝)、自治區(qū)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5人、市級82人、旗級220人;國家和自治區(qū)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0個。
今年,烏拉特中旗計劃投資600萬元,打造“金石交”民俗文化體驗園與“金石交”同心創(chuàng)業(yè)步行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保護的隊伍之中,讓傳承人的技藝與年輕人的創(chuàng)新不斷碰撞,讓非遺項目與文創(chuàng)產業(yè)不斷融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