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電力集團巴彥淖爾磴口供電公司積極構建以“村電共建+雙網融合”為核心的供電服務新模式,打造“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的新時代“楓橋經驗”蒙電服務典范,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為地方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地注入電網動能。
為企業服務
磴口供電公司承擔著全縣境內4個鎮、1個蘇木、256個行政村的用電服務及供電保障工作,服務范圍覆蓋4167平方公里、4萬電力客戶。該公司以提升供電服務的便捷性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習應用“楓橋經驗”“千萬工程”等好經驗好方法,將供電服務網格與政府鄉村網格相融合,充分調動起“村電雙網”的政策資源、信息資源、專業資源、設施資源、治理資源等五大資源,積極推動架構重組重塑、流程再建再造、機制創新創優,實現要素融合、服務疊加、價值共創,攜手政府、社會和群眾共建共治共享供電終端服務新格局,從根本上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提升客戶電力“獲得感”。
該公司把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建到鄉村里,構建“村電黨支部+村電黨小組+黨員雙報到”為基本框架的“黨建聯盟”,與110個行政村黨支部簽訂《結對共建協議書》,有效融入街道社區“黨建共享家”,成為“黨建共享家”成員單位。通過政企聯手、聯建互助,實現組織架構、人員隊伍、工作機制上的高度融合和優勢互補。2024年,實施打造紅色堡壘、精準光伏等幫扶項目13個,助力磴口縣烏蘭布和產業園區新能源裝機達540.5萬千瓦,公司獲評磴口縣招商引資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發揮行業優勢,匯聚多方合力,從共享服務陣地、共優營商環境等方面,精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建立起“公司領導—中層管理人員—基層所站—網格經理”四級網格經理體系,形成公司領導層與縣政府對接,中層管理層與鄉鎮蘇木對接,各供電所站與村組、嘎查對接,供電服務網格經理與政府網格員對接的“四維服務矩陣”。實施“黨建+”工程,組織黨員骨干作為光伏電站專屬客戶經理,“一戶一策”做好13家光伏企業辦電服務和技術指導工作。建立“區塊責任鏈”,將客戶用電服務需求按類劃分區塊,分別執行鏈條管控,建立營銷服務室為“總鏈主”,計劃、工程、生產、綜合等部門為“節點鏈主”,所屬所站和鄉鎮村組為并聯“鏈路責任主體”,網格經理為“鏈路終端”的全鏈路責任體系,形成定人、定時、定點、定責“四定”的鏈條式服務模式,每個獨立節點設定響應時限與考評機制,形成主體明晰、有機銜接、鏈鏈相扣、層層落實的全鏈路融合管理機制,以清晰堅強的責任體系達成服務響應“最優值”。
實施“雙線并進”響應機制,創新電力網格經理和鄉村網格員“雙線并進”響應機制,將各類民生涉電及衍生問題解決在當時、當地,將供電服務“最后一公里”變成“服務零距離”,實現“客戶需求不出網格”。建立主動溝通—主動收集—主動感知—主動分析—主動響應“五個主動”服務機制,按客戶群體劃分,面對獨居老人、特殊病癥、海鮮店等敏感客戶,建立“七色彩虹”服務套餐,以專業化、定制化的套餐服務,切實提升客戶獲得感。
磴口供電公司通過深入實施“黨建+電網建設”工程,不斷鞏固和深化“楓橋經驗”供電服務,完成6224戶“煤改電”、1個非電網直供電小區、16臺充電樁等重點民生工作,力促13家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超里程碑落地。戶需求密度下降17%,12398投訴同比下降50%,平均接電時間壓減13%,響應時間控制在5分鐘,客戶需求辦結率達到100%,服務滿意度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