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岸陰山下,金石之交在草原。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烏拉特中旗將于3月2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金石交”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推介會,促進民族手工業融合創新發展,展現學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的實踐成果。這場活動,將以“融合·創新·品牌·發展”為主題,圍繞“金石交”品牌創建歷程與核心成果,展現邊疆民族手工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我市把學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與促進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發展相結合,挖掘、轉化、利用《概論》中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在烏拉特中旗全力打造“金石交”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促進邊境地區各族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品牌共創共享。
烏拉特中旗依托《概論》的理論指導,圍繞“融創品牌”培育、“融創新品”生產、“融創空間”建設3條主線,推出“九個創新”舉措,涵蓋政策機制、設計研發、生產模式、傳播推廣等領域。通過與內蒙古師范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內蒙古民族文化產業研究院開展合作共建,從93件國家一級文物中提取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號,結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烏拉特銅銀器制作技藝和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烏拉特刺繡、蒙古族傳統搟氈技藝等傳統手工技藝,由各民族手工藝人共同研發、創作出一批做工細致考究、極富寓意的北疆文化品牌系列文旅產品。通過“兩件國寶”講好手工藝品背后的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品牌不僅是經濟載體,更是文化紐帶。“金石交”品牌以“金石之交”寓意各民族守望相助,通過“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生產全流程。
為破解傳統手工藝“小散弱”困境,烏拉特中旗打造總占地面積3100平方米的“金石交”同心創業街,開展烏拉特銅銀器、烏拉特服飾、石雕石刻、珠寶玉石、奶食品等特色產業研發和加工銷售,搭建“金石交”品牌產業鏈。
在“金石交”同心創業街的銅銀器制作間,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巴圖陶高肩負著指導學員的職責。他已培養30名徒弟。“學員大多是農牧民,我想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他說。
像巴圖陶高這樣,烏拉特中旗300多名能工巧匠帶領著周邊各族群眾共同致富,也讓傳統手工藝煥發出新的生機。
目前,烏拉特中旗已培育7家企業、3家個體工商戶,開發烏拉特服飾、銅銀器、刺繡等9個類別500多種產品。去年,“金石交”品牌文旅產品銷售額達3200多萬元,帶動就業共90戶、450多人。該旗探索出一條“以產業促增收、以文化聚民心”的邊疆發展新路徑,一幅以文化鑄魂、以創新賦能、共促民族手工業發展的新圖景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