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沙金套海蘇木巴音寶力格嘎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富民、文旅興村的特色發展之路,讓昔日沉寂的沙漠煥發出蓬勃生機。
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巴音寶力格嘎查黨支部堅持把建強基層組織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引擎”。通過黨員帶頭學政策、辦實事,開展志愿服務20余場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余件。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中,黨員化身“政策宣講員”“矛盾調解員”,讓黨旗在沙漠深處高高飄揚。2024年,嘎查創新推行“黨建+企業+農牧戶”模式,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4戶農牧民以民宿、蒙古包入股,打造集賽馬、餐飲、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民族旅游區。僅用一年時間,每戶分紅8000元左右,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顯著增強。“以前放牧靠天吃飯,現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日子越過越紅火!”牧民謝蘇和開心地說。
特色產業繪就共富藍圖
巴音寶力格嘎查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生態環境等優勢,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入社會資本,打造“文化旅游+民族團結”模式,將巴音寶力格嘎查打造成集民族村落、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及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特色民族旅游嘎查和新時期網紅打卡“新地標”,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實現生態建設與牧民增收“雙贏”新格局。

“同心杯”村超聯賽
從傳統牧業到“光牧旅”融合,巴音寶力格嘎查的產業轉型堪稱“華麗轉身”。依托烏蘭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嘎查內建成185萬千瓦光伏電站,年發電收益可觀;流轉土地24萬畝,戶均年增收9000多元。更令人矚目的是文旅產業的崛起——沿陰山巖刻、萬泉湖等精品旅游線路,6家民族特色餐飲店年均收入突破25萬元,年吸引游客2萬余人次。2024年,“同心杯”村超聯賽火熱開賽,3萬余名游客涌入嘎查,牧民們牽著駿馬、端著奶食熱情迎客。如今,嘎查已建成賽馬場、摔跤場、蒙古大營等文化設施,年舉辦各類節慶活動10余場,旅游綜合收入較5年前翻了5倍,讓各族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節慶活動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還帶動了當地手工藝品、特色農副產品的銷售,牧民們通過參與旅游服務,提供住宿、餐飲、導游等,實現收入穩步增長,為嘎查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團結共筑幸福家園
走進巴音寶力格嘎查,民族團結的印記隨處可見。黨建展廳旁的6個蒙古包展館,生動講述著“昭君出塞”“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民族交融的史詩;新建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成為各族群眾學習交流的“精神家園”。嘎查連續三年舉辦那達慕大會,各族同胞同場競技、共舞安代,歡聲笑語回蕩在草原上空。
站在新起點,巴音寶力格嘎查錨定更高目標——以萬泉湖“世外沙金”旅游區為核心,串聯陰山巖刻、夢幻峽谷等景點,打造南北兩條精品旅游環線;深化“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拓展民宿集群、有機牧場等新業態,讓更多農牧民吃上“生態飯”“文化飯”。如今的巴音寶力格嘎查,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一幅“產業旺、生態美、百姓富、人心齊”的現代化新圖景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