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錫林郭勒盟2.2億畝草場陸續進入為期45天的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期間,該盟將通過“科學休牧+生態補貼”模式,以每畝1.125元的標準,發放2.5億元補貼資金,切實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實現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雙贏。
牧民家的羊群被圈養在門前的固定活動場地。
與大草原的靜悄悄相比,在蘇尼特右旗賽罕烏力吉蘇木腦干塔拉嘎查牧民額日登巴雅爾家門前卻熱鬧非凡。羊群被圈養在不到3畝地的活動場所內,“咩咩……”叫聲此起彼伏。
額日登巴雅爾家有7000多畝草場,休牧期間拿到8000元的補貼。“我準備了1000多捆青干草和12噸飼料,足夠休牧期間牲畜需求。”他深有感觸地說,保護草原生態每個人都義不容辭,只有草原的生態不斷變好,牧民的日子才能越過越美。
工作人員在深入牧區進行休牧知識宣傳。
為確保休牧政策落實到位,錫林郭勒盟各級草場監管部門借助智慧監管平臺,運用高清攝像頭和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將對休牧區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測,精準識別違規放牧行為。同時,該盟林草部門和基層執法隊員開展常態化巡查,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監管網絡。
據悉,2025年,錫林郭勒盟創新實施“分區差異化休牧”政策,根據各地氣候特點和牧草返青情況,將全盟劃分為兩個區域,南部、西部7個旗縣從4月1日開始休牧,中東部5個旗市則從4月5日開始,各地還可根據本地的實際狀況,對休牧時間進行適當調整,讓休牧政策更加精準科學。
青干草和飼料準備充足,牧民心中有底。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草原保存較為完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溫帶草原,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監測數據顯示,近5年,錫林郭勒盟草原植被蓋度較上5年提高7個百分點以上,達到了48.48%,畝產草量提高18%,達到了每畝61.0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