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2024年,我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全力攻難點、疏堵點、抓重點、創亮點,突出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整體帶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涌現出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即日起,本報開設“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2024年度全市改革典型案例”欄目,全面展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從廣闊草原到大漠戈壁,369.05公里的邊境線,3.38萬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巴彥淖爾責任重大。
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近年來,我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化以“一校一隊一車一戶一業”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邊境黨建模式,按照黨委把方向、政府總協調、軍隊當骨干、警方抓治理、群眾來參與、企業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扎實開展“黨政軍警民企”聯創共建,持續推進“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為打造邊境繁榮發展、邊民團結幸福、邊防安全穩固的八百里亮麗邊防線貢獻力量。
堅持組織生活同過
持續推動“思想筑邊”

黨政軍警民企聯合黨支部開展邊境地區聯防聯控
我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抵邊蘇木鎮黨委牽頭,邊境嘎查村與轄區駐地邊防連隊、派出所、駐地企業共同組建黨政軍警民企非建制黨支部,支部成員共同交流學習成果、共同開展“三會一課”、共同組織主題黨日,把黨的組織建設在千里邊防線。18名民警掛職嘎查村“兩委”干部,4名派出所所長兼任蘇木鎮領導班子成員,124支黨員志愿服務隊義務開展矛盾調解等志愿服務活動。
“你們眼前的這件軍大衣,是1988年巴音前達門邊境派出所所長孟有文送給轄區牧民爾登朝魯的。如今,爾登朝魯的兒子把這件軍大衣留在‘邊境石榴籽家園’,希望它能繼續見證這份警民魚水情?!比涨?,在烏拉特后旗巴音前達門邊境派出所“邊境石榴籽家園”內,講解人員正在向參觀者介紹一件歷經36年風雨的展品。
我市打造邊境派出所“石榴籽家園”、烏拉特后旗寶音事跡館、烏拉特中旗國防教育基地等教育培訓示范點,選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寶音德力格爾、“全國最美公務員”王硯、“十大國門衛士”黃健、“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巴音那木拉等先進典型,成立“草原流動黨?!?9個,組建理論宣講團8個,受眾黨員群眾達9750余人次,守望相助、團結奮進思想基礎進一步夯實。
堅持基層堡壘同建
持續推動“組織固邊”
在烏拉特中旗,川井邊境派出所組建了全市第一支馬背護邊員隊伍,主要協助邊境派出所防范和打擊邊境走私及非法偷越國邊境等違法犯罪行為,還積極發揮著政策宣傳、聯系群眾、信息交流的作用,用接地氣的話語為牧民群眾講解鄉村振興、醫療保障和社會養老等政策,讓黨的聲音傳到“最后一公里”。
烏拉特中旗巴音烏蘭蘇木東達烏素嘎查牧民楊東退役后從父親手里接過邊防衛士旗幟,成為家中第二代護邊員,風雨無阻地堅守在崗位上。2014年,經嘎查黨支部推薦,楊東家成為黨員中心戶,楊東后又擔任網格員一職,為周邊牧民提供便民代辦服務、宣傳邊防政策法規。
……
這是我市堅持黨政軍警民企合力強邊固防的縮影。
我市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強化團結協助合力,構建區域共建、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多方共贏邊境黨建工作格局。在邊境地區設置黨員中心戶191戶,每個中心戶聯系周邊10~20戶牧民,承擔宣講點、聯絡點、調節點等職能,成為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紅色堡壘”。全面推行嘎查村民小組網格化“微治理”,邊境蘇木鎮劃分網格222個,配備網格員354人,常態化開展巡邏等工作。深化“北疆黨旗飄”活動,在抵邊化嘎查常態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編演以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文藝節目和主題歌曲15個,開展志愿文藝演出50余場次,著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清“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
堅持發展大計同商
持續推動“富民興邊”
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與巴音烏蘭蘇木阿潤策格乳業合作社共同建設馬奶收集站,帶動馬產業發展。
內蒙古英格蘇生物科技公司在烏拉特后旗建成1個高標準養殖基地,還計劃建設5個“托駝所”,與200戶養駝大戶建立合作關系,發展駝奶產業。
……
邊民富,產業興是關鍵。我市將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作為富民興邊重要抓手,著力發展富民產業,推動邊境地區農牧業高質高效、農牧民富裕富足。
嘎查村黨支部帶頭組織規?;w經濟項目運營,累計投入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375萬元,17個抵邊嘎查實現項目資金全覆蓋。6個抵邊蘇木鎮培育養殖、畜牧、托管、肉蓯蓉種植及精深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特色產業20余項。17個嘎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313戶牧民以現金、馬匹等形式入股,14家企業結對幫扶30個嘎查村(抵邊嘎查村全部結對),帶動511戶牧民增收致富。
引導農村和牧區黨組織互相結對、抱團發展,定期組織嘎查村干部、農牧民黨員開展黨建工作同商、干部換崗實踐鍛煉、后備力量結對培養等共建活動,實現以農促牧、以牧帶農、農產牧銷、共同提高。
堅持民生實事同辦
持續推動“幫扶強邊”
2024年7月初,縣道717固陽至巴阿界(布朗至莫林段)39公里道路養護工程正式通車。這條路從國道335與縣道717交會點出發,穿越大漠風場,直達烏拉特后旗獲各琦蘇木。“以前2個多小時的路程,現在縮短到1小時左右,拉飼草料更便捷了?!鲍@各琦蘇木畢力其爾嘎查牧民何滿海說。
遠在邊境的牧民群眾能享受到如此便捷的出行條件,得益于我市加快提升邊境地區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我市組織協調發改、衛健、交通等相關部門圍繞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服務百姓民生、促進軍警民融合等內容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助推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加強“水電路訊”基礎建設,累計整合資金36億元,實施項目55個,解決2個邊境旗1612名牧民、1個營部、4個執勤點、10個派出所的飲水問題,接通常電惠及群眾663戶、風光互補新能源改造惠及898戶,新建4G基站70座,抵邊嘎查全部實現通網電,國道331、242、335和人口聚集區實現通訊信號基本全覆蓋。
持續改善邊境地區醫療衛生保障,2個邊境旗改擴建蘇木鎮衛生院14所,配套“草原流動醫療服務車”18輛,牧民醫療、養老保險實現參保全覆蓋,邊境地區公共服務效能和農牧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實施“大學生集聚計劃”,2個邊境旗招募137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回村任職,17個抵邊嘎查新進1名后備干部。向邊境嘎查全覆蓋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到村任職選調生,選優配強護邊員隊伍,為邊境一線強邊固防、推動黨組織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堅持邊境安全同保
持續推動“共建穩邊”
烏拉特草原茫茫戈壁上,連接遠方的公路蜿蜒向前。烏拉特后旗邊境管理大隊的“強邊固防直通車”行駛在寬闊平坦的公路上,為巴音前達門蘇木哈拉圖嘎查牧民運送網購的商品。
“‘強邊固防直通車’每周一趟,民警會把我們購買的生活用品和郵件包裹送來,真的很方便?!惫瓐D嘎查牧民額爾登吉雅告訴記者。
對于擁有八百里邊防線的巴彥淖爾而言,守好祖國邊疆的責任重大。我市建立軍管“線”、警管“面”、護邊員管“點”邊境地區聯防體系,進一步凝聚強邊穩邊合力。在邊境旗配備“強邊固防直通車”17輛,為農牧民群眾提供生活物資代購、治安維護、快遞配送等綜合服務,年均行駛15萬公里,代辦服務800多戶,代送草料物資100多噸,被群眾稱為草原上的“和諧號”“及時雨”。大力推行“草原110”、戍邊警務室等有效做法,組織邊防連隊、派出所、嘎查村護邊員對邊境一線展開巡邏踏查。建立蘇木鎮司法所、邊防派出所、草原監理站、嘎查村、駐地企業“五方聯調”機制,有力維護牧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