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依托全區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系統和評標評審專家庫,自治區首個盟市間遠程異地分散評標項目——赤峰新城實驗中小學建設項目順利完成。該項目結束后,代理機構內蒙古正益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麗蘋評價:“遠程異地分散評標模式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保障了招投標過程的公平公正,為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緊接著,烏蘭浩特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滿洲里市高層住宅建筑燃氣管網改造項目、烏拉特中旗溫更鎮一鎮一品特色養殖基地項目……全區各盟市接連完成了當地首批遠程異地分散評標項目,標志著我區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規范化、透明化邁上新臺階。
“這種模式借助全流程電子化系統的智能隨機匹配副場,實現了全區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同合作、跨區域專家協同評審,為招投標公平公正交易提供了生動范例,也是優化營商環境、加速助企行動的創新舉措。”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邱元慧介紹說。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實踐,以“數智轉型”為引領,按照“區級統建、三級共用”原則,建成全區交易“一張網”系統,并在全區推行應用,構建起統一規范、利企便民、服務高效、監管協同的公共資源交易新生態,實現了交易“一網通辦”、監管“一網協同”、服務“一網集成”、資源“一網共享”。全區“一張網”交易系統上線以來,已累計進場交易3126個項目(標段),累計成交金額達334.48億元。
為加速優化營商“軟”環境、加強賦能發展“硬”實力,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不斷深化改革。構建起統一平臺,推動全區交易“一網通辦”、建成了全區統一網上交易服務大廳,統一登錄入口、統一項目入場、統一信息發布,推動工程建設、自然資源、政府采購等各類交易全部納入“一網交易”平臺,實現全區公共資源交易“一門入、一網辦”。全面推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和網上不見面開標,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專家抽取等各項交易環節全部線上辦理,全面優化交易流程,實現市場主體“零跑腿”、專家信息“零泄密”、交易過程“全透明”。
強化監管創新,推動監管鏈條“一網協同”。建立智慧協同監管機制,制定出臺《公共資源交易協同監督管理辦法》《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異常數據推送工作規程》等制度規則,實現市場主體、中介機構、交易過程信息全面記錄、實時交互。研發工程項目圍標串標預警分析系統,構建全方位圍串標線索分析指標體系,建立數據篩查監測模型,自動預警推送圍標串標、標書雷同、異常報價等71類異常行為數據,形成全鏈條協同監管閉環。
深化數智融合,推動服務場景“一網集成”。依托全區交易“一張網”系統,全面集成金融服務、CA互認、電子保函、政策推送等高頻服務事項,持續降低交易成本。探索“機器管招投標”改革,綜合運用數智化技術,推動招標投標各環節模式變革、效率變革,用機器“管范本”“管招標”“管評標”“管監督”,從根上解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打牌子”“提籃子”等腐敗易發頻發、市場準入隱形壁壘等問題,切實筑牢風險堤壩,讓民營企業“公平獲得入場券”。開展“數智交易”建設試點,深化AI與交易服務融合創新,探索全面部署智能大模型DeepSeek,加速核心場景開發應用,賦能交易全過程智能風控與智慧監管,助力要素資源高效配置。
共建行業生態,推動資源要素“一網共享”。著眼解決專家、場所資源不平衡、投標企業“本地圈、熟面孔”、專家打“熟人分、感情分、利益分”等問題,統籌推進交易系統、場所服務、內控管理三個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統一評標專家、場所工位“資源池”,推動全區專家、場所資源聚起來、通起來、用起來,深化業務協同與資源共享,實現交易業務一網覆蓋、資源要素全區通用。推行“100%隨機副場、100%隨機機位、100%隨機專家”的“三隨機抽取”和“1+N”多點遠程異地評標模式,實現遠程異地評標區域一體化,不斷完善評標評審機制,提升交易項目評審質效。(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