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農民日報》第6版刊發題為《內蒙古通遼:園區引領 玉米單產創新高》的文章,報道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按照“高產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思路,近幾年以糧食生產示范園區建設為依托,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通過鞏固提升、集成整合、創新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實施玉米單產提升行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
報道如下: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按照“高產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思路,近幾年以糧食生產示范園區建設為依托,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兩手發力,通過鞏固提升、集成整合、創新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實施玉米單產提升行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
全市在推進玉米單產提升,打造單季玉米“噸糧田”行動中,建設糧食生產示范園區57個,其中百萬畝示范園區5個,萬畝示范園區30個。全市推動園區“糧田”變“良田”,高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鎮整村集中連片實施淺埋滴灌高效節水工程,改變原地塊零、散、亂現狀。綜合配套“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全面提升農業抗災減災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依托示范園區,全市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打造千萬畝農業社會化服務全鏈條示范區。按照“引導、推動、扶持、規范、服務”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深度拓展批發倉儲、交通運輸、信息技術、農機租賃、農業科研、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六大涉農服務領域,挖掘潛力,推動各項指標實現大幅躍升,加快農業生產經營規?;?、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步伐,促進農牧民增產增收。
去年通遼市落實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模式面積達到602萬畝,占全市三分之一的玉米種植面積。玉米單產提升百萬畝核心區經過專家復測驗收,萬畝片平均畝產量為1247.22公斤,十萬畝噸糧田畝產量為1042.1公斤,百萬畝核心區畝均測產結果為945.29公斤。
2025年,全市園區力爭建設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全市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建成面積達到1270萬畝以上,實現年節約地下水13億立方米,大幅提升糧食產能。(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