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西遼河“聽水”
【我在現場】
4月6日傍晚,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門達鎮四合村黨支部書記葉明——記者的朋友,突然打來一個電話,語調神秘:“你想抓一條新聞嗎?那就到村里來。”
原來,他約記者到西遼河“聽水”。
4月7日凌晨4點多,天空泛起魚肚白,我們相約來到了村頭。
葉明告訴記者:西遼河,雖不如黃河、長江那般名氣大,但對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各族人民來說,她同母親河一樣重要。距今約5800年前,西遼河流域便有了文明起源。后來,隨著降雨減少、人口增加和農業生產擴張,西遼河來水越來越少,1998年干流徹底斷流。痛定思痛,自治區開始實施全流域生態保護,治理“過牧”現象,讓青山“打個盹”,讓草原“喘口氣”。與此同時,從2020年起,水利部開展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在春夏季實施生態補水——每一次補水,水頭都會向下游延伸得更遠……
“快聽,快聽,這是水頭的聲音!”5點左右天色放亮,一陣嘩嘩的水聲由遠及近,葉明的聲音激動得變了調。得到消息的村民也趕來了,在岸邊跟著水頭跑,高聲歡呼:“通了!通了!”
斷流27年的西遼河,終于實現了全線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