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層減負工作開展以來,臨河區干召廟鎮以“鎮領導多跑腿,村書記少跑路”為突破口,創新基層減負機制,通過“五人小組”工作法進一步激發村民自治活力,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凝心聚力抓改革促發展。
調解糾紛
干部沉下去 效率提上來
“黃羊村距干召廟鎮政府40多公里。以前去鎮里開個會,騎電動車路上往返就得2個多小時。”黃羊村一村干部坦言。針對這一情況,干召廟鎮將轄區劃分為干召、烏蘭、黃羊3個片區,由鎮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聯,帶著工作任務直接下沉到片區進行統籌調度。“現在鎮領導按片區‘上門服務’,最多用3個小時就能把工作安排下去。”黃羊村黨支部書記任建平說,“我們不用來回折騰,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4年1月,廣聯村20萬斤早酥梨滯銷,村民急得團團轉。鎮黨委副書記賈迎春得知后,立即走村入戶了解具體情況,并連夜聯系了媒體和本土網紅幫忙宣傳報道。此后一個月,果農們20萬斤的滯銷梨銷售一空。“以前遇上這種情況,村書記得到處跑的找銷路,現在好了,鎮干部主動上門幫我們解難題。”對此,廣聯村村民周明感觸頗深,“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
負擔減下去 服務提上來
對于鎮村來說,有效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創新和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激發村民自治活力,也是為基層減負的關鍵抓手。干召廟鎮民主村實行的“五人小組”工作法,在為村“兩委”減壓賦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4年,民主村村民張勝在澆灌自家田地時,不慎將鄰居王其家的西瓜地淹了1.2畝,造成西瓜減產、經濟受損。事情發生后,民主村“五人小組”迅速行動,及時將張勝、王其叫到一起進行調解協商。小組成員既講法律政策,又講鄉情民約,經過溝通,促使雙方快速達成和解協議,成功化解了一起鄰里糾紛。“現在村里大事小情都有‘五人小組’幫著分擔,我們終于能從雞毛蒜皮的鄰里矛盾中抽身,把精力放在發展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上來了。”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明感嘆道。
今后,干召廟鎮將繼續探索切實有效的基層減負工作機制,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搭建起群眾參與治理的平臺,讓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暢通、更暖心,真正實現“減負不減責,服務更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