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訊4月22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深入開展‘六個行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區域合作深化行動”專場獲悉,2025年一季度,內蒙古進出口額實現477.1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計出口二手車1684輛,同比增長27.28%;實現邊民互市貿易交易額1.075億元,同比增長240.1%。
2025年,內蒙古深入實施“六個行動”,將區域合作深化行動作為高質量建設國家向北開放“橋頭堡”的關鍵一招,2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合作深化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從國際、國內、區內三個維度,提出3個方面21條具體舉措,全力推動對內、對外區域合作協同共進。
聚焦國際,持續深化高水平國際合作。內蒙古內聯八省區、外接俄羅斯和蒙古國,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歷史上就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里茶道”的重要樞紐和通道,現在更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2024年,內蒙古在拓展國際合作方面成績斐然。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正式獲批,成為全國第三個跨境經濟合作區。全區口岸貨運量連續兩年突破1億噸,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跨越2000億元大關,實際使用外資額達37億元,對外實際投資額為53.6億元。
當前內蒙古在落地加工水平、貿易規模以及開放平臺引領作用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對此,《實施方案》精準施策,在“出”的方面,提出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為重點,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共建,深化拓展同東北亞、中亞、歐洲和南美洲、非洲等沿線國家的合作。在“進”的方面,提出著力加快開放平臺提質升級。2025年一季度,呼和浩特、鄂爾多斯、滿洲里3個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值48.8億元,同比增長12.8%,整體實現開門紅。全區開行班列139列,同比增加27.5%;口岸貨運量2985.28萬噸,同比增長11.5%。進出境客運量179.63萬人次,同比增長82.8%。
聚焦國內,持續推動國內合作。針對內蒙古與發達地區合作水平有待提高、互補優勢尚未充分挖掘的現狀,《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全方位拓展京蒙合作方面,2025年一季度,京蒙合力舉辦勞務協作活動,建立京蒙勞務協作工作站,提供崗位萬余個,助力2.45萬農牧民就業;490名“京醫”專家赴內蒙古出診,出診約1800人次,接診疑難復雜疾病患者約3.5萬人次;新簽約“京資”項目108個。中金數據集團、北京簡耘科技、首農集團、京能集團等京蒙科技合作項目順利實施,烏蘭察布(京蒙)人才科創園入駐“京技”企業、研發團隊等24家。
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加大招商引資方面,2025年一季度,內蒙古積極開展“走出去”小分隊招商,新簽約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項目376個。全區正在實施的1977個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國內到位資金830.4億元,同比增長37.7%,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地區引進到位資金593.7億元,占全部到位資金71.5%,同比增長46.6%,實現開門紅。
全面深化省區間能源、農牧業、文旅、人才、科技合作方面,2025年一季度,內蒙古全力推動蒙西至京津冀、庫布其送電上海等項目,建成7個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制氫規模6萬噸/年,居全國領先地位。烏蘭察布至燕山石化輸氫管道、騰格里送電江西項目等能源合作項目獲得國家批復。山東大學內蒙古研究院共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北京市空中課堂向我區開通全部線上資源,新建10個京蒙協會名師工作室,為我區培育100名骨干教師、1000名青年教師。啟動首批科創飛地系統申報工作和自治區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科技合作項目申報。
聚焦區內,持續促進區內東中西部差異化協調發展。針對東中西差異化協調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呼包鄂與蒙東地區協作機制,加強蒙東與東三省合作;推動呼包鄂烏同城化發展,在人工智能、綠色算力、風光氫儲、稀土等領域打造新增長點;提升環烏海區域工業園發展整體效能,大力推動巴彥淖爾油氣和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利用等措施。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李永桃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