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來自巴彥淖爾的航天員王杰進入太空,成為首個執行“飛天”任務的內蒙古籍航天員。從工程師到航天員,從胸懷夢想到實現夢想……王杰的榜樣力量在家鄉掀起一股“航天熱”。
航模課程
“同學們,你們面前展示的是‘天宮一號’模型。‘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4月24日上午,在市科技館,工作人員為臨河區金川學校的學生們講解道。
當日,金川學校100多名學生來到市科技館,探索航天奧秘。在全息投影互動體驗空間,學生們觀看宇宙的三維立體影像,“觸摸”漂浮的星球,觀察空間站的運行軌跡。五年級六班學生楊景博參與互動后說:“在這里我仿佛真的觸碰到了那些遙不可及的星辰。王杰叔叔真了不起,我要努力學習,希望有一天也能去親眼看看浩瀚的太空。”
市科技館內設有科學家精神、未來科技等多個展區,其中,科技與未來展區展示了“天宮一號”和太空艙的模型,而在光影探索區,參觀者則可以通過全息投影互動體驗太空的壯麗與神奇。“科技館計劃進一步豐富航天科技展覽內容,還將聯合各學校開展‘小小航天員’科普課程,讓科技館的工作人員走進校園,通過多樣化的科普課程,培養孩子們的探索精神,讓航天夢想的種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市科技館館長王波說。
“降落傘折好后,放入箭筒,安裝上引信……”4月24日下午,臨河區匯豐學校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里,老師指導學生們組裝了傘降火箭模型。“3、2、1,發射!”傘降火箭在操場上成功發射,同學們爆發出歡呼聲。五年級五班的丁碩譽同學看著飛向天空的傘降火箭非常激動。他說:“航模課上我知道了火箭飛行的原理。每次看到我們國家的火箭成功發射,我都特別自豪!我一定更加努力學習,爭取長大以后能像王杰叔叔一樣為我們國家的航空事業貢獻力量。”
2020年9月,匯豐學校航模工作室成立,經過大量理論和實踐的驗證,總結編寫了青少年航空航天知識科普讀物《走進航模世界》。同時,航模社團、航模系列課程的發展穩步推進。“我們的課程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希望能激發孩子們的科學熱情。家鄉走出了王杰這樣優秀的航天員,大家感到非常振奮。今后我們也會繼續豐富課程內容,讓孩子們學到更多航天知識,種下航天夢想。”匯豐學校教科研主任冀樂介紹。
在烏拉特前旗第三小學六年級五班的主題班會上,聆聽了老師講述的首個內蒙古籍執飛航天員王杰的成長故事,學生們眼睛里閃爍著崇敬的光芒,臉龐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我要向王杰叔叔學習,像他一樣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學生陳楚淇說。
隨著神舟二十號成功發射,我市航天科普活動也持續升溫,一顆顆“航天夢”的種子也在廣大學子心中生根發芽。正如王杰所言:“感謝新時代讓我們每個人有夢可追、追夢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