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公布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的表彰名單,全國共有30名個人、30個集體獲評中國青年五四獎章,677名個人獲評新時代青年先鋒獎。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三北治沙青年突擊隊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王鑫等16人獲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延伸閱讀
4月14日,磴口縣三北治沙青年突擊隊在烏蘭布和沙漠中壓制草方格。
磴口縣三北治沙青年突擊隊現有42名成員,35周歲以下青年28人,占比為66%。突擊隊下設科技創新組、技術指導組、宣傳報道組和資源保護組,肩負著烏蘭布和沙漠防沙治沙技術創新、環保宣傳和林草資源保護等重要任務。截至目前,全縣林草覆蓋度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04%,提升到現在的39.1%,向黃河年輸沙量減少到370萬噸,降低94.7%。
航拍下的308里防風固沙林帶。(資料圖)
1950年,磴口縣成立了第一代青年治沙突擊隊,他們在沙漠中開渠栽樹,積極探索創新了粘土、柴草壓沙辦法,經過近10年努力,在烏蘭布和沙漠東側建起了308里防風固沙林帶,保障了河套灌區的糧食安全、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4月14日,工人在“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種植梭梭苗。
近年來,磴口縣三北治沙青年突擊隊將無人機航拍、遙感監測、大數據分析等現代科技手段應用于治沙實踐,研發出荒漠原生樹種造林、高壓水打孔造林、冷藏苗避風造林等新技術,成功總結出窄林帶、小網格、低耗水的農田防護林技術模式,并推廣至新疆、甘肅等地。其中,“光伏+梭梭”“光伏+檸條”“光伏+四翅濱藜”等創新模式在全國推廣,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4月14日,烏蘭布和沙漠3萬畝中蒙藥材沙產業示范基地種植的肉蓯蓉進入采摘季。
磴口縣依托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突破本土灌木育苗技術,創新形成喬灌草科學配比體系,培育出肉蓯蓉、有機葡萄等特色沙產業,帶動90余家經營主體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
幾十年來,突擊隊涌現出一大批青年治沙典型,一代又一代青年突擊隊員在風沙中繼承先輩遺志,續寫防沙治沙的壯麗篇章。
內蒙古日報·草原云記者:閆鵬宇 薛來